Project Crypto 发令枪响,加密超级应用时代来临

2025-08-04 09:44:38

撰文:David, 深潮 TechFlow

7月31日,美国 SEC 新主席 Paul Atkins 发表了名为 《美国在数字金融革命中的领导力》的演讲,宣布了一项名为"Project Crypto"的全新计划。

这个消息虽然还没有登上主流媒体头条,但它可能成为2025年对加密行业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

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时曾豪言要让美国成为"世界加密货币之都"。当时很多人将这视为竞选语言,整个行业都在观望特朗普的承诺到底是不是空头支票。

昨天,答案揭晓了。

这个 Project Crypto,目前看正是特朗普加密友好政策的第一个重要落地。

目前社媒上关于该计划的逐条解读有很多,在此不做赘述;但笔者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允许金融机构创建"超级应用",在一个平台上同时提供传统股票交易、加密货币、DeFi服务等所有金融服务。

如果摩根大通的APP既能买股票,又能交易比特币,还能参与DeFi挖矿,这将意味着什么?

从竞选承诺到监管行动,从"执法即监管"到"拥抱链上金融"——这个转变仅用了6个月。当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决定全面转向时,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或都将被重写。

超级应用的多合一

Atkins 演讲里的这个超级应用概念,很容易让你先想到微信。聊天、支付、投资理财、购买保险,甚至申请贷款——一个APP解决所有需求。

这种在国内司空见惯的体验,在标榜自由市场的美国却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监管壁垒。

在美国,做支付需要支付牌照,做证券需要券商牌照,做贷款需要银行牌照,每个州还有不同要求。

Project Crypto第一次打破了这个僵局。

按照新规,一个持有经纪商执照的平台可以同时提供传统股票交易、加密货币买卖、DeFi借贷服务、NFT交易市场、稳定币支付功能——所有这些,只需要一个统一的牌照框架。

在加密行业,这个统一框架的额外好处在于贴合了众多产品的可组合型。

你可以用股票收益自动购买比特币,用NFT作为抵押品借出稳定币,再将稳定币投入DeFi获取收益...所有操作在一个界面完成,资产在链上自由流转。

当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自由穿梭时,Web3超级金融平台就显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而SEC的这一决定,等于是发出了军备竞赛的发令枪。

三类玩家,命运分化

Project Crypto的发令枪响起,赛道上的选手们境遇却大不相同。

#p#分页标题#e#

现有加密巨头,必须从躺赢转换为应战模式。

Coinbase的 CEO Brian Armstrong 可能正在经历复杂的心情。一方面,不用再担心SEC的诉讼是巨大解脱;另一方面,独占鳌头的日子可能要结束了。

过去几年,在Gensler的高压监管下,Coinbase反而因为合规优势成为美国用户的默认选择。

现在大门敞开,这种"监管护城河"正在消失。更要命的是,Coinbase需要快速转型——从一个单纯的交易所变成全能金融平台。这意味着要开发股票交易(与Robinhood竞争)、银行服务(与传统银行竞争)、DeFi集成(与去中心化协议竞争)。每个领域都有强大的既有玩家。

Kraken和Gemini面临类似挑战,但处境更严峻。

它们既没有Coinbase的规模优势,也缺乏快速扩张所需的资源。最可能的结局?要么被收购,要么专注细分市场。

如果说加密原生企业是在防守,传统金融巨头则准备发起总攻。

摩根大通早已不是加密货币的怀疑者。他们的JPM Coin每天处理数十亿美元交易,Onyx区块链平台也运行多年。现在,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推出面向散户的加密服务。

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每一家都在摩拳擦掌。它们拥有加密企业梦寐以求的东西:庞大的用户基础、深厚的资金实力、成熟的风控体系、最重要的是——用户的信任。

当美国奶奶也想用退休金买点比特币时,她更信任用了30年的银行APP,还是从没听过的加密交易所?

但巨象转身并不容易容易。银行的官僚体系、陈旧的技术架构、保守的企业文化,都可能成为致命弱点。政策于它们而言是机会,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