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Layer 1 研报:寻找未来链上 DeAI 应用的沃土

2025-06-09 17:02:24

作者:@anci_hu49074 (Biteye)、@Jesse_meta (Biteye)、@lviswang (Biteye)、@0xjacobzhao (Biteye)、@bz1022911(PANews)

概述 背景

近年来,OpenAI、Anthropic、Google、Meta等头部科技公司不断推动大语言模型(LLM)的飞速发展。LLM在各行各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力,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想象空间,甚至在部分场景下展现了替代人类劳动的潜力。然而,这些技术的核心却牢牢掌握在少数中心化科技巨头手中。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对高昂算力资源的把控,这些公司建立起了难以逾越的壁垒,使绝大多数开发者和创新团队难以与之抗衡。

来源:BONDAI 趋势分析报告

同时,在AI快速演进的初期,社会舆论往往聚焦于技术带来的突破和便利,而对隐私保护、透明度、安全性等核心问题的关注却相对不足。长期来看,这些问题将深刻影响AI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接受度。如果无法妥善解决,AI“向善”还是“向恶”的争议将愈发突出,而中心化巨头在逐利本能驱动下,往往缺乏足够的动力去主动应对这些挑战。

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透明和抗审查的特性,为AI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Solana、Base等主流区块链上已经涌现出众多“ Web3 AI”应用。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项目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去中心化程度有限,关键环节和基础设施仍依赖中心化云服务,meme属性过重,难以支撑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生态;另一方面,与Web2世界的AI产品相比,链上AI在模型能力、数据利用和应用场景等方面仍显局限,创新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

要真正实现去中心化AI的愿景,使区块链能够安全、高效、民主地承载大规模AI应用,并在性能上与中心化方案相抗衡,我们需要设计一条专为AI量身打造的Layer1区块链。这将为AI的开放创新、治理民主和数据安全提供坚实基础,推动去中心化AI生态的繁荣发展。

AI Layer 1 的核心特性

AI Layer 1作为一条专为AI应用量身定制的区块链,其底层架构和性能设计紧密围绕AI任务的需求,旨在高效支撑链上AI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具体而言,AI Layer 1应具备以下核心能力:

  1. 高效的激励与去中心化共识机制:AI Layer 1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开放的算力、存储等资源的共享网络。与传统区块链节点主要聚焦于账本记账不同,AI Layer 1的节点需要承担更复杂的任务,不仅要提供算力、完成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还需贡献存储、数据、带宽等多样化资源,从而打破中心化巨头在AI基础设施上的垄断。这对底层共识和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AI Layer 1必须能够准确评估、激励并验证节点在AI推理、训练等任务中的实际贡献,实现网络的安全性与资源的高效分配。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网络的稳定与繁荣,并有效降低整体算力成本。#p#分页标题#e#

  2. 卓越的高性能与异构任务支持能力:AI任务,尤其是LLM的训练与推理,对计算性能和并行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更进一步,链上AI生态往往还需支持多样化、异构的任务类型,包括不同模型结构、数据处理、推理、存储等多元场景。AI Layer 1必须在底层架构上针对高吞吐、低延迟和弹性并行等需求进行深度优化,并预设对异构计算资源的原生支持能力,确保各种AI任务都能高效运行,实现从“单一型任务”到“复杂多元生态”的平滑扩展。

  3. 可验证性与可信输出保障:AI Layer 1不仅要防止模型作恶、数据篡改等安全隐患,更要从底层机制上确保AI输出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对齐性。通过集成可信执行环境(TEE)、零知识证明(ZK)、多方安全计算(MPC)等前沿技术,平台能够让每一次模型推理、训练和数据处理过程都可以被独立验证,确保AI系统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这种可验证性还能帮助用户明确AI输出的逻辑和依据,实现“所得即所愿”,提升用户对AI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

  4. 数据隐私保护:AI应用经常涉及用户敏感数据,在金融、医疗、社交等领域,数据隐私保护尤为关键。AI Layer 1应在保障可验证性的同时,采用基于加密的数据处理技术、隐私计算协议和数据权限管理等手段,确保数据在推理、训练及存储等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