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官宣,涉案虚拟货币处置合规新解法

2025-06-06 10:03:55

作者:刘红林

6月5日,北京市公安局法制办公众号“法青苑”发布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公安局创新性的“北京模式”——通过香港合规持牌交易所处置涉案虚拟货币,实现了链上到链下的闭环,既合法合规,又高效安全。

根据“法青苑”的文章,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联合北京产权交易所,探索出一条新渠道:公安机关先将涉案虚拟货币实物委托给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检测、接收和移交,再通过香港合规持牌交易所(如OSL Exchange、HashKey Pro)公开变现出售。完成交易后,资金履行国家外汇管理审批手续,并最终结汇入公安机关的涉案款专用账户,上缴国库。截至目前,北京产权交易所已累计处置了546.8万件涉案财物。

据北京刘扬律师(公众号:中本律。推荐关注!)的信息分享,这条链路背后有几个关键细节:

第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全程技术支持,处置流程录音录像,确保安全合规。这项工作具体由一所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中天锋安全防护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第二,和中天锋公司合作处置的银行是中信银行体系,其中包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以及中信银行下属香港分支机构、香港信托机构和非银金融机构等,之所以需要信托机构等非银机构参与,是因为银行只能进行银行间的业务往来,不能作为机构直接到香港交易所开户进行处置操作。中天锋公司和中信银行合作开发了“虚拟货币处置回流清算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公安内网部署上线,并已报人民银行与外管局备案批准。

第三,北京市公安局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合作并非孤例,比如苏州市公安局则与当地国资公司苏州币达数字资产服务中心合作。这说明该模式具备较强的可复制性。

这套“北京模式”解决了涉案虚拟货币无法在境内直接变现的老问题,也回应了司法实践中跨境处置的风险和挑战。通过合规的香港持牌交易所完成变现,再加上严格的监管审批,让涉案虚拟货币“干净地”从链上回到链下,顺利进入国库,这在法律和监管层面都可圈可点。

不过,细读这条“北京模式”的操作链条,你就会发现一个核心环节:香港合规持牌交易所,正是这条链路里的关键一环,也是最被信任的处置场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香港能成为这类跨境处置的理想落脚点?

此前红林律师在《曼昆律师|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最大的需求其实是内地》中很详细的聊过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延伸阅读。#p#分页标题#e#

整体来说,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本地用户基础其实很有限。虽然香港监管层面早早确立了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制度,并允许合规交易所面向专业投资者甚至零售客户提供服务,但在银行开户难、虚拟资产认知不足、用户规模有限等问题的叠加下,本地市场一直难以撑起完整的交易生态。

理论上,香港牌照可以面向全球用户,但现实是国际用户基本都被Coinbase、Binance等平台牢牢绑定。香港交易所要想去卷全球用户,难度可想而知。与其在全球市场拼刺刀,不如踏踏实实地发挥“制度接口”的优势,服务好那些“非典型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

机会来自中国内地对虚拟货币的坚决态度:不会也不可能全面放开面向散户的虚拟货币投资和公开交易市场。

其背后的核心理由并不只是虚拟货币市场“风险高”或“技术不成熟”,而是出于一个更高层级的制度安排——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只要资本账户仍然是非自由兑换状态,加密资产这类天然带有跨境资金流动属性的工具就不可能被随意放行。这不是哪个部门能单独决定的,而是一条硬性的制度红线。

所以,比起抢散户,真正聪明的香港交易所,应该去研究“制度夹层”里的机会:司法处置、跨境理财通,都是其中最典型的场景。

而这些,恰恰是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最大的市场机会。

近年来虚拟货币在刑事案件和民商事纠纷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法院判决财产分割,公安查获的虚拟货币,都需要一个“链上到链下”闭环的合规交易所来完成,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