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HashKey Group:香港很好,HashKey 也很好

2025-06-03 15:00:04

近期,关于香港Web3发展和HashKeyGroup的“小作文”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面对“裁员”“没钱”“合规不赚钱”等种种质疑,HashKey首次以专访形式回应外界关切。

在这场交流中,HashKey没有回避争议,而是讲述了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故事。

记者:HashKey怎么看待最近的这些讨论?

HashKey:最近,围绕HashKey的一篇“小作文”确实引发了不少热议,也有很多朋友来询问公司相关情况。首先,感谢大家的关心。援引一句名言:"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我们愿意就此机会和大家聊聊。

记者: 有声音认为香港Web3发展太慢,甚至认为“香港错失机会”,HashKey怎么看?

HashKey:我们理解大家希望“看到成绩”的焦虑,特别是在全球虚拟资产市场高度波动的背景下。但我们必须强调一点:Web3的制度化建设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从2022年特区政府发布《虚拟资产政策宣言》起,香港开始系统性构建合规框架。这不是“喊口号”,而是扎扎实实从立法、牌照、市场机制到投资者保护,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些观点反映了他们在用“秒表”去计量“马拉松”的成绩。拿香港与世界第一国际金融中心做比较,如果是为了激励香港,那还可以理解。但是以此来否定香港发展Web3的政策和成绩,还是有失偏颇的。

2022年特区政府刚颁布《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时,对香港发展虚拟资产国际中心,确实相信的人不多。HashKey响应特区政府的号召,在2023年初举办第一届Web3嘉年华,刚开始也有不少人不相信。但好在还是有一批先知先觉者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我们记得,临近嘉年华开幕前三天,新加坡直飞香港的机票可谓是一票难求。不少朋友是从首尔、东京、深圳、广州转机来香港的。今年,有两家美国专业办会的机构,选择在香港各举办一场大会。一年在香港有三场万人大会,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的Web3行业。作为“始作俑者”的HashKey,我们一方面与有荣焉,另一方面也悄悄泛起了一丝丝“醋意”,时不时会想到一句香港谚语:“瘦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

来争什么呢?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记者:与美国、韩国、迪拜相比,香港是不是节奏慢了?这样会不会削弱它的国际竞争力?HashKey如何回应“香港市场狭窄”的质疑?

HashKey:

香港的确不是最“快”的,但我们不认为这是缺点。

有些地区采取“先放后管”的激进模式,这样确实在初期吸引了流量,但也带来了监管不确定、资产安全缺口等问题。而香港选择的是“边建制度,边引导生态”的路线,以国际通行的合规标准做底,打造一个可持续运转的金融市场。#p#分页标题#e#

我们常说:快不等于好,稳也不等于慢。香港是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全球顶尖的法律体系、金融监管能力以及机构资本资源。真正的建设者看重的,不是起跑线的速度,而是终点线的安全和回报。

关于“香港市场狭窄”的质疑,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大量高净值人群,也有足量的包括家族办公室、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资金,这些机构和钱是自带合规要求的,在香港,任何金融服务都是要KYC、AML的。

记者:HashKey的保险额度突破10亿美元,这是行业首例。这背后代表了什么?

HashKey:这是一个值得分享的里程碑。

当初保险公司对加密交易平台的承保额度非常谨慎,HashKey最早拿到的额度只有1亿美元左右。通过不断完善风控流程、优化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合规审核,我们的保障能力获得了保险机构高度认可。如今,HashKeyExchange的保险覆盖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达到了全球第一,比起最初的保险额度,提高了10倍以上。

这是市场对我们平台“安全+合规”的真实信任。

记者:有人质疑“合规不赚钱”,这是真的吗?

HashKey:这是一个普遍误解。其实,合规的成本从来都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是有没有能力把合规转化为信任红利和规模效益。

我们来分享一个信息:HashKeyExchange香港站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了收支平衡,这在全球合规交易所里都不多见。我们相信按规矩做合规生意,并不是被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