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个好故事到寻找现金流,链上资产市场投机进化史

2025-08-08 18:16:08

作者:Kyle

编译:深潮TechFlow

“互联网资本市场(Internet Capital Markets)”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在当今背景下,它指的是完全源于区块链技术优势的“炼金术”式成果:一种超越地理边界的金融科技形式。从以“魔法互联网货币”进行抵押借贷,到国债和私人信贷的代币化,再到稳定币的应用——在今天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交汇的世界里,这些都被视为“互联网资本市场”的体现。

原推文链接:点击此处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深耕于这一资产类别的链上交易者来说,“互联网资本市场”还有着另一层意义。它不仅仅是指“链上的国债”,更涵盖了NFT、去中心化金融(DeFi)、首次代币发行(ICO)等多种投机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所衍生出的代币交易。这一切始于2015年以太坊上首个智能合约的部署,推动了过去十年来无数创新的诞生与发展。

在本文中,我希望深入剖析互联网资本市场的这一侧面——专注于代币、叙事、10倍甚至100倍的收益、空投等,这些机制构成了互联网资本市场最初的核心理念。

我相信,我们正处于一个即将开启的阶段,资深加密玩家或许会称之为“新元时代(a new meta)”。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观察这些资本形成机制及其随之而来的差异:

如果内容看着过小,可以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在过去的几个周期中,我们见证了市场融资机制的不断变化。从首次代币发行(ICO),到中心化交易所的山寨币(CEX Alts),再到以 meme 为核心的代币等。我已经在上方的图表中进行了分解,但简单来说:

1.首次代币发行(ICO)时代(2017年)

一种基于承诺进行投资的机制,投资者寄希望于找到“更大的傻瓜”来接盘。技术真正落地的情况极为罕见,即使技术真实存在,大多也难以实际应用或无法创造价值。

多数情况下,这更像是一场“烫手山芋”的游戏。例如Bitconnect、Dentacoin等项目,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案例。

2.风险投资天堂

2021年的泡沫带来了大量机构资本,从事后来看,这对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极高的估值、糟糕的激励设计(谁会在拿到1亿美金预付款后还努力工作?)使得问题频现。

然而,这一波浪潮也催生了更多合法、成熟的产品,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低流通量、高完全稀释估值(FDV)的主流模式。尽管这些代币的估值极其高估,但它们也推动了一些如今备受认可的重要协议的诞生和发展。#p#分页标题#e#

以 Ethena 为例——我非常喜欢它,但不可否认的是,“过早给予过多”的简单机制在初期就削弱了其“代币价格上涨”的能力。然而,毫无疑问,它是加密领域最优秀的产品之一。这种现象类似于许多其他的“双刃剑”项目。

这一时期也诞生了 Solana、Uniswap 等诸多项目。尽管如今围绕这些项目的运营方式存在一些争议,但事实是,这个时代并非完全负面,不能一概而论。

是否有办法避免这些问题?或许有。但归根结底,这都是行业成长的阵痛——尽管时至今日,四年过去了,我们仍在承受这些后遗症的影响。

3.两者兼具——回归极端

在 FTX 崩塌之后,加密领域陷入了一种存在主义的困境,这种情绪显而易见。许多人开始认同“加密就是骗局”的观点,认为多数项目只是快速致富的工具。我曾经也认同这种看法,但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

尽管加密领域具有“赌场”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是赌场。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正在证明其在推出大量 memecoin 以及作为长尾资产的美元交易对之外,拥有巨大的实际应用场景。

在这个时代,进入市场的项目性质分化明显。一方面是纯粹的 meme 项目(如 Dogwifhat、Pepe),另一方面是更具合法性的叙事,例如 AI agents。尽管估值已显著下降,你可能会问自己“这一切是否只是 meme ?”但仅仅因为它们被视为 meme,并不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