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Sui...合规公链的战略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5-08-01 10:11:02

撰文:Bensha、CryptoMiao、Unai Yang、赵启睿

当前加密行业有两大趋势。一是行业逐步进入监管收敛期,原本「技术先行、监管滞后」的格局正在被重塑;二是链上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无论是 RWA(现实世界资产)发行,还是稳定币、金融衍生品的链上化处理,都已形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合规公链」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链的合规能力」也正成为传统机构评估其接入价值的核心要素。

本篇文章聚焦于公链为何合规,何为合规,如何合规三个问题,并重点分析两个强合规公链:Base 和 Sui,并在此范式上分析 Robinhood 未来可能推出的 Robinhood Chain,来为读者在公链选择、业务对接与业务策略判断上提供参考。

一、公链合规的原因

正如开头所说,公链合规的必要性来自两方面:一是监管的要求,二是用户的需求。那么我们不妨多问几步:监管为什么要求公链合规?不合规的公链损害了谁的利益?用户又为什么想要用合规的公链?用合规公链能带来什么价值?

(一)监管为什么要求公链合规?

全球各个司法辖区的监管机构都有几个最高优先级的职责,那就是防范金融犯罪(如洗钱、诈骗、恐怖主义融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消费者。这些涉及到了金融市场最根本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对美国而言,也关联着其国家安全和全球霸权的地位。

非法资金通过链上「洗白」后,会以隐蔽的形式流入合法领域;加密货币相关的诈骗,和频繁的黑客攻击,经常导致投资者财富蒸发,引起市场恐慌;而大型的加密公司或平台如果因链上漏洞而被盗,或者违法相关法律而被罚,不仅会损失巨量资金,更会直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2022 年 5 月,Terra(主打算法稳定币的公链)上的稳定币 UST 被大量抛售导致脱锚,治理代币 LUNA 币价雪崩式下跌,市值蒸发 400 亿美元,波及数百万用户。这之后,著名加密对冲基金三箭资本因持有大量 LUNA,资产大幅缩水,最终宣告破产,而又波及到了数家交易平台,从而引发了行业系统性的危机。可以想象,如果未来再发生这样的事件,将不再是百亿美元的规模,其危害甚至可能堪比 08 年的金融危机。

随着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越来越深层的连接,使得监管机构必须考虑并且规避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随着加密市场的不断扩大,不断融入主流金融市场,未来若因监管失当而导致损失,其后果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二)用户为什么要用合规的公链?

加密市场的用户可以分为普通散户和机构用户,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机构用户的需求。机构用户泛指不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加密市场的用户,通常包括金融机构,企业用户,政府及国有资本背景机构和 Web3 原生机构。#p#分页标题#e#

作为整个加密行业的基础设施,机构用户部署链上业务的唯一可行路径就是公链:贝莱德在以太坊上推出首个代币化基金 BUIDL,VISA 在 Solana 和 Ethereum 上集成 USDC 结算服务商户支付,Google 为 Solana、Ethereum 等提供 RPC 节点,USDC 和 USDT 发行在多条公链之上,所有的 web3 创业团队必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考虑加入哪一个公链生态....

正如银行不会选择部署在暗网,机构也不会把自己的业务部署在一个「法律灰区」的链上。所以这一切的前提,是合规、公信与可监管,否则他们将永远无法「真正上链」,因为监管机构随时可以以一纸诉讼粉碎整个团队长达数年的努力。

除了必然的商业选择,和监管层面的原因,对机构用户来说,合规的公链正孕育着新一轮增长的「门票」。

一条链若能满足机构的合规需求,就能承接如 RWA、央行数字货币、企业金融应用等新业务,进入数万亿美元级别的资产市场,更会直接带来 VC、LP、银行等传统资本的巨量资金,做大集体蛋糕;同时,「选择性隐私」、「链上身份」、「链上信用」等模块,随着监管的逐渐细化,将变成新的基础设施层,而在此之上的 Depin、SocialFi、GameFi 也就有了更坚实的发展土壤。这些在过去起起伏伏始终未见起色的领域,或许会在将来和稳定币一样破圈而出,实现真正的 Mass Adoption。

(三)什么才算真正的合规公链

公链领域长期缺乏清晰统一的监管标准,监管机构常依据《证券法》和豪威测试对项目进行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